“大娘,咱小兰呢?”
一个八路军战士放下碗,眼睛扫过四周,疑惑地问道。
“是啊大娘,今天有这么多小米饭,正是小兰长身体的时候,她怎么不来吃呢?”另一个战士也抬起头,向方兰亭投去疑问的目光。
那是1940年,方兰亭住在山东省兰陵县东盘石沟村,是一位普通的农妇。她的女儿小兰,那时才刚满三岁。
方兰亭正在给战士们盛饭,听到这个问题时,她的动作明显停顿了。她抿了抿嘴唇,手中的饭碗也不自觉地微微颤抖。
她稍微沉默了一会儿,才抬起头,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,“小兰累了,现在睡着了,等她一会儿醒了就出来吃饭。”
展开剩余88%虽然方兰亭尽力保持平静,但战士们依然察觉到了她的不对劲。在几番追问下,她的眼睛开始泛红,哽咽地吐露了事情的真相。
听完方兰亭的话,几个经历过无数战斗的八路军战士竟然也忍不住湿了眼眶。
那么,小兰到底去哪了呢?
1940年,对于中国来说,是抗日战争中最为艰难的一年。那时候的中国,几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局面,不仅军队补给匮乏,甚至连曾经是主要支援力量的国民党,也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,拿不到足够的外援。
从1939年起,一连串对中国不利的国际事件让局势更加复杂。
苏联因诺门罕战役与日本签署了“中立条约”,美国也在继续与日本进行大宗交易。那时日本的石油和钢铁,正是通过与美国的贸易获得的。
欧洲列强,像是英国和法国,在纳粹德国的压力下,根本无力给予中国援助。
德国曾经与国民党有过一些合作,但随着轴心国的结盟,德国也将自己与中国的关系切断。
此时的中国,正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。农业为主的经济基础,面对工业化的日本,显得格外脆弱。
1940年6月,枣宜会战爆发,国军伤亡惨重,张自忠壮烈牺牲,宜昌被日军占领,抗战后方面临极大威胁。
加上日军在自1937年起,对中国的重要工业区和港口进行了大规模的侵占,抗战形势变得更加严峻。
1940年6月,日军不仅强行占领了法属越北,还封锁了滇越公路,切断了美国援助进入云南的通道。同时,日本强硬要求英国关闭滇缅公路,迫使英国屈服,这一关长达三个月,让与日军作战的中国背后吃了个大亏。
那时候,中国的沿海港口基本都已被日军占领,滇缅公路关闭,唯一剩下的外部联系通道—西北线,在1941年4月也因为苏联与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而失效。
这使得中国的抗战形势变得更加孤立无援。与此同时,日军对我党的抗日根据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。汪精卫在日本的支持下建立了伪政权,蒋介石则发动了皖南事变,力图一举消灭我党。
对于我党来说,这种局面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困难。
在这种局势下,1940年8月,日本提出了与中国“共繁荣”的设想,而9月,日军占领了法属印支,对中国形成了进一步的包围。
9月27日,德国、意大利与日本签署同盟条约,紧接着,匈牙利、罗马尼亚等国也加入了这个轴心阵营。10月4日,黄桥战役爆发。
12月,日军调集大量兵力,在晋西北形成大规模包围,准备对我党进行前所未有的大扫荡。
这场大扫荡中,日军采取了“铁壁合围”的战术和“三光”政策,誓言将我党根据地彻底摧毁。
所谓“铁壁合围”,就是将军队分散开,在原有包围圈外,再设下重重包围圈。
面对这种局面,八路军虽然屡次突破包围,但很快又会发现自己依然被困在新的包围圈中。
在这种情况下,八路军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牺牲一部分兵力吸引日军的注意力,为主力部队争取突破机会。
但这种突围方式对留下的部队来说,几乎是等同于牺牲。即便是主力部队,包含了指挥机关和后勤单位,其突围的风险同样不小。
与此同时,包围圈内外的物资和人员都被切断,圈内的八路军几乎陷入了极度的困境。
就在文章开头的故事发生时,正是1940年,方兰亭所在的山东兰陵县,也深陷灾荒困境。
粮食颗粒无收,方兰亭和三岁的女儿小兰,每天都要忍受饥饿的折磨。而在家里,方兰亭还接待着一班八路军战士。
这些战士每天帮助她做一些农活,虽然她很感激,但看到他们一个个面色苍白、瘦弱不堪,她的心里也很难过。
为了让战士们能够吃上饱饭,方兰亭痛苦地做出了一个决定,虽然这个决定让她内心撕裂。
“您把小兰卖了?!”
战士们听后,目瞪口呆,难以置信地看着方兰亭。她再也忍不住,捂住脸哭了起来。
原来,方兰亭之所以能够给大家端上这顿珍贵的小米饭,是因为她将女儿小兰卖掉了,换回了20斤谷子。
听到这个真相,战士们的眼中也满是泪水。
方兰亭虽然失去了丈夫,自己的痛苦和伤痛一直藏在心底,但她依旧坚定地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。她在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而丈夫在1939年因传递情报被捕后壮烈牺牲。
为了替丈夫复仇,她一直秘密为我党传递情报,甚至成功说服当地一支土匪武装加入八路军。
面对方兰亭的英勇与牺牲,八路军战士们都深受感动。大家纷纷拿出自己身上的积蓄,将小兰赎了回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杠杆软件,开源优配,新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